读《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打算近期看完李娟的一堆书后,全心投身于钩织爱好中。周末陪娃去参加小小图书推荐官的面试,等候过程中又从图书馆借了李娟早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2011年10月第一次印刷的版本。都是作者从2002年以来贴在一些文学论坛里或博客里的文字中挑选出来的,都与记忆有关的文字,讲述了“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

作者在《最前面的话》里写到:“事实上,我的记忆无依无靠——总是东奔西跑,为了跑得轻松一些,一边跑一边抛弃。至今孑然一身。……似乎找不到证明记忆的任何证据。但是,我有这许多的文字。我有写这些文字的热切和耐心。……我总是借助文字,在每一个“当时”打开道路,大步走出。又借用同样的文字,在每一个“后来”沿路返回,看清自己。……我深深地依赖这种即兴的写作,这种自然而舒适的渲发。……虽然它们大都是在线的一时之作,但我珍爱它们。它们契合着这些年来每一个“此刻”的我的真实心意。”

这段文字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坚持记录生活的动力和意义。看书的时候,那些自己年少的经历、老家的故事、曾经的梦想和爱好……不自觉浮现出来,让我时不时沉浸在回忆里。但时间太久,没有及时记录,也遗忘了不少,往事已经断断续续、模模糊糊了。而那些博客创办之初写的文字,有些如今再去看,又时常有种想通通删掉的冲动。

李娟的童年时期,跟随外婆捡垃圾度日,贫穷,年少无知,没有户口,没有暂住证,父亲的缺失,母亲长期在外打工,老外婆悄然离世……成长时遭受很多磨难。这些阴影,如同黑暗中的幽灵,一直萦绕着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面的李娟,她毫无保留地倾泻出她最私密的情感,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伤痛和悲伤袒露出来,显得真诚而感人。

“夜路”,不仅是夜间黑暗的小路,它更像是一个隐喻,象征着人生中经历的低谷时刻和精神困境。“夜路”,或许是亲人的悄然离去,或许是奋斗多年却最终破灭的梦想,又或许是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困难。如同没有星光的漫漫长夜,漆黑一片,辨不清前进的方向,被孤独、惶恐与无力感吞噬着。而在悲伤之中,作者也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在黑暗中怀着对生命最炽热的希望,保持着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坚强与豁达地走出重重困境,走出迷茫和伤痛,让每一声歌唱都成为刺破夜雾的光,在心灵深处照亮那个虽然不完美但独一无二的自己。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