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羊道》三部曲

2007年春天,作者李娟以“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视角,随扎克拜妈妈一家迁徙。之后用了三年多时间记录,命名为《羊道》,分成《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三本书出版,依次呈现了哈萨克族牧民在春夏季节里的游牧生活。

春天到来,积雪融化,扎克拜妈妈一家从乌伦古河畔吉尔阿特迁往额尔齐斯河北岸的塔门尔图春牧场。能告别寒冷空旷的冬牧场,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虽然春季仍是紧巴巴的,春牧场上母牛产奶量低,又刚生春犊,几乎没有奶水供人食用。四月的季节里,阿尔泰山南麓春牧场温暖而坦阔,一抹淡淡的绿意,深深安慰着刚从遥远寒冷的南方荒野跋涉而来的牧羊人们的心灵。到了晚春时节,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至紧傍森林的夏牧场冬库尔,这里草嫩汁多、水源充沛,羊羔们长势喜人,牛奶产量猛增。进入雨季,扎克拜妈妈一家再转场到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那里空气透明凉爽,草木葱茏茂盛,羊群悠闲漫步在肥美的绿草山包间。

夏季是是游牧生活的黄金时期,是一年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也是社交和生产活动最集中的阶段。牧民们忙着放牧、挤奶、加工奶制品、剪羊毛、擀毡、护理牲畜……还会参加弹唱会等传统节日活动,劳作依旧是辛苦的。扎克拜妈妈整日辛劳忙碌,一身病痛。搬家过程更是艰辛跋涉,风餐露宿,而且每次都不幸赶上大风、下雨、降温等坏天气,还要渡过湍急的河流。遥想更久远的年代,道路更艰险,环境更恶劣。六月的吾塞依然非常冷。几乎每天都有几场雨,夏季苍蝇蚊虫很多。在宣传里,新疆瓜果飘香,羊肉鲜嫩味美,但扎克拜妈妈一家很少吃到蔬菜和水果,在吾塞,全部蔬菜是半颗白菜和一根芹菜。正餐几乎只有面食,拌面、汤面、包子(很少做,馅料是大块大块肥肉)之类。平时都是吃旧馕和黑茶,几乎没吃过新鲜馕饼。饮用水是取冰块、溪水和河水,长年缺乏维生素。

《羊道》三部曲和《冬牧场》四本书,共同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周而复始的游牧年度周期,组成了游牧系列的“四季拼图”。虽然出版时间接近,但《羊道》三部曲创作时间早于《冬牧场》。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是连续看同个作者的多本书有些疲倦,总觉得《冬牧场》更加厚重和连贯,写作功底也更娴熟。《羊道》三部曲的很多篇幅都比较散,像是碎碎念的流水账,故事也不够吸引我,有些无聊,因此翻看速度都比较快,每本书平均几个小时就看完了。

2 thoughts on “读《羊道》三部曲

  1. 书也搞连续剧了,一出就是几部;对人灵魂的叩击一叩就是几下,是想把人置于思地。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