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兴趣班小记

今年暑假,两个娃上了一堆兴趣班,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拉丁舞、围棋和语言朗诵。两个月时间在各种培训机构中穿梭,有的课在白天,有的课在晚上,有的课在周末,几乎没有整天空余时间。特别是乒乓球课,让两个娃累的叫苦连天。 乒乓球课共上了四周。早上八点半送去(实际九点半开始上课), ... 继续阅读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土地。向日葵地的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 长年以来,作者母亲经营着裁缝店和小卖部。村里几十户人,同行有五六家,秋冬两季生意还能维持生计。但是夏季牧民和牛羊 ... 继续阅读

读《羊道》三部曲

2007年春天,作者李娟以“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视角,随扎克拜妈妈一家迁徙。之后用了三年多时间记录,命名为《羊道》,分成《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三本书出版,依次呈现了哈萨克族牧民在春夏季节里的游牧生活。 春天到来,积雪融化,扎克拜妈妈一家从乌伦古河畔吉尔阿 ... 继续阅读

读《冬牧场》

2010年末,作者李娟因为参与《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牧场)中生活了三个多月。因此,不同于前两本“阿勒泰”是自发的记录生活、身边人与事的“散记”,这本书是为了完成约稿任务而特意去体验生活,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读 ... 继续阅读

读《阿勒泰的角落》

去图书馆还书时,忽然发现书架上多了一排李娟的书(之前是孤零零一本),都是近几年新印刷的,便又一股脑儿都借回家了。 这本《阿勒泰的角落》(2024年3月第3次印刷版)封面很美,照片里辽阔的绿色草场上,一只肥硕的羊在凝望着,孤独寂静而又生机勃勃。书中有很多幅插图,附录介绍只有“大风中 ... 继续阅读

读《记一忘二三》《我的阿勒泰》

今年3月份,逛图书馆无意中看到李娟的《记一忘二三》,便借回家看。前几年阿勒泰和李娟火了,我也没去特意关注过,只是偶然刷到采访李娟的视频片段。有网友说她年近五十岁未婚(1979年生),面容还有着少女般的纯真和年轻态,是因为没有经历婚姻磨难和生儿育女的辛苦。 看了《记一忘三二》这本书 ... 继续阅读

《涅朵奇卡》读后感

这本书以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恃才傲物的父亲,与伯爵家小姐的友情,被精神虐待的养母。第一部分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写她的父亲如何自傲颓废,如何烂泥扶不上墙。这个人看起来很讨厌,读起来很没意思,如果不是王小波推荐,我早就读不下去了。第二部分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绿毛水怪》中提到的情 ... 继续阅读

《百年孤独》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看完后却很难说清楚好在哪里。它不张扬,像一位老者,徐徐道来,不急不缓,慢慢讲述遥远的故事。书中的故事不算精彩绝伦,也不跌宕起伏,但很好看,很有趣,很吸引人,有深入内心的力量。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名字重复,性格相似,但每个人却是独特的、唯一的、真实的、复杂的、不可取代的。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