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浪山小妖怪》

周末晚上,带着两个娃去看了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和之前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一样,都是已经上映后口碑持续发酵一段时间,才迈进电影院的。相比之下,两个娃喜欢看《哪吒》,而我更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哪吒》的热血特效与逆袭爽感,却在“小人物叙事” 中找到了更多的情感共鸣。

《浪浪山小妖怪》的英文名是“Nobody”,的确,到影片结束,也不知道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与猩猩怪这四个小妖怪的名字,它们是真正的“无名之辈”。“为什么取经的必须是唐僧师徒,不能是我们?”这句台词,就像哪吒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有着个体独立的反思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它们并没有哪吒的家世出身和高强本领,小妖怪的反问更多是出于保命和生存的无奈与挣扎,以为凭借努力和勤奋,挤进了早就被别人设计好游戏规则的赛道里,最后四个小妖怪打回原形,没有得道成仙,也没有逆天改命。天上的神仙只是冷眼旁观,待到激烈打斗结束,风波平息后才现身,又笑而不答离去了。

四个小妖怪的形象塑造得鲜活立体,不落脸谱化窠臼。猩猩怪社恐胆怯,小猪妖积极奋进有主见,蛤蟆精摇摆投机,黄鼠狼精从话痨被驯化到沉默寡言。他们性格不同,各有闪光点,也各有缺点;会闹分歧,也懂协作;有时目光短浅,有时抱负远大;有时自私自利,有时乐于助人……恰似《年会不能停!》《长安的荔枝》中刻画的现代和古代的打工人群像,只不过他们身处的是妖怪的 “职场江湖”。

影片在美学风格上,颇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动画的东方水墨韵味。既向老版《西游记》致敬,台词也融入不少网络热评,既有创新又不失怀旧情怀。虽然没有《哪吒》那种极具冲击力的高科技特效,但胜在整体叙事流畅完整,虽然场景和故事是虚构的荒诞的,但是情节发展和细节让人物真实可感,情感上也容易引发共鸣。让我觉得略有出入的是高潮部分的“放大招”桥段,画风突变,打斗场面有点像《哪吒》的风格,情节也略显魔幻化。

整部影片笑点密集,贴合人物与剧情,配音情绪饱满,结合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自然流畅。影片开始小猪妖为了拼业绩把锅刷的锃亮,甘愿用猪毛当刷锅球,后背搓到通红,还忽闪忽闪着天真的大眼睛,等待着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甲方逼疯的鸡画师,讲着方言一身肌肉的老鼠精……这些笑点的背后,又是充满心酸的悲剧。相比之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一些笑点多少有些刻意,为搞笑而设计的桥段反而难以让人笑出声来。

小猪妖说“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现实是坚硬的,非理想化的,小人物只能去努力完成个人能力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当外部世界无法满足理想和期待时,去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人和事而焦虑、愤怒或内耗,用一种能够让自己内心平和安定的生存方式活下去。宏大叙事与盖世英雄之外,是每个“小人物”的人生,普通、真实,却同样可贵。

从今年这两部国产动画作品中,能看到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与成长,一帧一幕之间,也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与诚意。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