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女性回忆类的作品很感兴趣,于是又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一个女人的自传》。这本书的作者杨步伟(出生于1889年)比《山居杂记》的作者高诵芬年长29岁。两人都生长在清末民初家世显赫的名门望族,但人生轨迹、性格特点和社会影响等各不相同。看书过程中不免将两人做比较。
一是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杨步伟的祖父和父亲思想开明,去过英法等国家开拓视野,重视教育,提倡废除缠足。杨步伟在家受教育后,先后去南京旅宁学堂、上海中西女塾读书,擅长英语和理科。二次革命失败后,她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医学,成为中国最早的女性医学博士之一。而高诵芬未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在家里念私塾侧重国学,受家族和传统礼教影响较多。
二是职业与社会角色。杨步伟20岁时担任崇实女子学校校长,积极参与革命。回国后在北京开设森仁医院(中国首家女性创办的医院),成为职业医生,活跃于学术和社会活动。而高诵芬则是传统闺秀与家族主母,一生以持家为本。
三是婚姻与个人性格。杨步伟从小当男孩养,性格果敢,热情外向,善于社交。她倡导女性独立,反对旧式婚约,与赵元任自由恋爱结婚,婚礼仅请胡适、朱征二人见证,仪式极简,登报声明“破除旧习”,被胡适称为“中国现代女性的先驱”。而高诵芬性格温婉内敛,依从父母之命,与门当户对的徐家公子徐定戡结婚,嫁妆筹备数年,婚礼仪式也严格按照传统风俗流程。虽为旧式婚姻,他们夫妻也幸福和睦。
杨步伟敢于革新的背后,离不开祖父和父亲的支持和托举,母亲的宠爱。对于指腹为婚,虽然未婚夫人品和才能没有问题,但杨步伟为了追求自主和人权,坚持写信退婚,祖父和父亲支持她的决定。当杨步伟在东京学医期间,父亲询问她今后打算组织私人医院,便取出积蓄动身去北京给她买房间造医院,为她的事业发展准备铺平道路。平时更是满足物质所需,杨步伟与人交往也从不计较花钱。
如果说《山居杂记》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记载了江南士族的生活细节与礼仪文化。而《一个女人的自传》则是新旧社会交替的破局和变革,文中侧重写时局变化、学业事业等情况,也有一些涉及家长里短的内容。杨步伟以现代教育和职业突破传统女性角色,展现了知识女性在科学、文化领域的贡献。杨步伟和高诵芬差异反映了近代中国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选择,虽然人生轨迹不同,却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女性成长的无限可能性,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作者对人物传记很感兴趣呀,一下就看了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