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的星空》

国庆假期第五天,在众多上映影片中,选择带娃去看了《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影片讲述的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从讨董卓、迎天子到决胜官渡的故事。这部影片中的曹操,多是一身戎装束带的形象,与袁绍锦衣华服的贵胄风范形成了对比。此外,多处穿插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等诗作,将其塑造为一位充满理想与豪情、“文武双全”的正面英雄,弱化了以往从书本中读到的多疑狡诈的一面。

在巨幕厅看这部影片的宏大场景,几场关键战役,夜晚漫天星辰,尤其是“东临碣石”片段中沧海汹涌奔腾,将曹操诗中“观沧海”的意境视觉化,身披战甲的曹操临风而立,豪情万丈。而在细节处同样匠心独运,从不同阶层人物的服饰,其布料纹样、裁剪形制,到器物、建筑风格等,参考了多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细致到布料暗纹、面部发丝和毛孔等。仿佛将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赋予了生命,让那个遥远时代变得鲜活、触手可及。

官渡之战,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权谋的胜利,而是战争的残酷。镜头下,杀气腾腾的骑兵汹涌而来,漫天飞射的箭矢,刀光剑影战死沙场的惨状触目惊心。洛阳城被毁、粮草被焚、百姓流离失所等情节,背后是战争背后巨额的物资消耗与民生代价。在众多牺牲中,影片没有凸显某位战士的情感和遭遇,反而用大量镜头渲染了一只战场小狗的陪伴和牺牲,在如此厚重的历史叙事中,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出戏。

在观影过程也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汉献帝刘协最终命运如何?经查询得知,这位末世帝王在曹丕篡汉后,被册封为“山阳公”,以医者身份得以善终。二是坐拥绝对优势的袁绍为何兵败官渡?答案是多方面的,有刚愎自用、不善纳谏的性格缺陷,战略决策的屡屡失误,阵营内部激烈的派系内斗,以及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后勤供应链等。三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董卓专权本质有何不同?网络解释为:董卓是纯粹的破坏与掠夺,而曹操则在“挟天子”的形式下,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卓越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恢复经济与秩序的治国能力,其目标更倾向于“令诸侯”以统一天下,而非单纯的个人享乐与暴虐。

最后,片尾彩蛋预告续作将聚焦“赤壁之战”。

发表回复

您可以匿名评论,只有「评论」 是必填项,其他的都可以不填。如果填写电子邮箱地址,有人回复时您将收到邮件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