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的历史——《上学记》读后感

《上学记》是由一个人口述回忆,另一个人写下来的,主要讲述1921-1950年间学校和社会的事情。因为是口述,这本书的口语化严重,文字稍显啰嗦,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本书很容易读,像听人说话一样,所以会看得很快。 作者(实际为口述者,以下均称为作者)生于1921年的北京,在北京长大 ... 继续阅读

看《一战再战》

计划周末去看电影《一战再战》,而附近影院没有排片,于是和hillway去了四公里外的另一家影院,每天只有一场,比较“小众”。周六去晚了,被告知因提前十分钟没有售票,锁场不放映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打道回府”。周日特意提前到场兑票,以为放映厅空空荡荡,没想到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观众 ... 继续阅读

换域名后,Google AdSense的失而复得

去年更换域名时,我才知道Google AdSense需要重新审核才能在新域名下生效。而在2015年换域名时,并没有这个要求,直接就能使用。新域名申请了好几次Google AdSense,都被拒绝了。每次拒绝的理由都写着「低质量内容」,点开详细说明,又罗列了一堆问题,比如内容复制粘 ... 继续阅读

阿富汗人的故事——《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这是一部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成长史,它以1975年到2001年阿富汗经历过的国王、共和国、俄国占领、塔利班、美国扶持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我」和小伙伴哈桑的友谊、斗风筝追风筝、「我」在美国的生活、重返阿富汗营救哈桑儿子的故事,同时描写了种族歧视、种族灭绝、塔利班的恶行。小说的节奏 ... 继续阅读

《克莱因壶》读后感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的,前面一半的内容节奏缓慢、稍显沉闷,后面的内容悬念迭出,紧张感拉满,很想快点读完,揭开谜底。小说的内容很像《盗梦空间》的情节,可能更加真实,让你根本分不清是虚拟还是现实。我不止一次设想自己深陷其中的话,如何证明自己身在何处?我想确实是没有办法,虚拟世界 ... 继续阅读

读《消失的13级台阶》

第一次读日本作家高野和明的推理小说。《消失的13级台阶》这本书刚翻开第一页,作者的文笔就吸引了我,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却巧妙融入了第一人称心理,树原亮在恐惧中的心理与身体反应描写得非常细致,画面感强,在阅读时自然而然代入他的处境和情绪。整本书语言简洁凝练,节奏紧凑不拖沓,情节推进富 ... 继续阅读

看《三国的星空》

国庆假期第五天,在众多上映影片中,选择带娃去看了《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影片讲述的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从讨董卓、迎天子到决胜官渡的故事。这部影片中的曹操,多是一身戎装束带的形象,与袁绍锦衣华服的贵胄风范形成了对比。此外,多处穿插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等诗作,将其塑造为一位充满 ... 继续阅读